首页 >> 今日关注 >>生活体验 >> 总是担心身边人被骗?巧了,你身边的人也是这么想的
详细内容

总是担心身边人被骗?巧了,你身边的人也是这么想的

时间:2021-09-01     作者:小白爱分享【原创】   阅读

198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戴维森教授在一篇传播学论文中提出,人们常常会不自觉的认为别人更容易被大众传媒煽动,而自己则更加理性。这一概念随后成为了传播学教材里的基础概念之一,并被戴维森命名为“第3人效应”,即人们倾向于高估大众传媒对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随后跟进了诸多研究,证实了这一效应的存在。比如在1997年的一项实验中,来自同一所大学的200多位大学生被要求阅读含有暴力或厌女元素的说唱歌词,然后以量表的方式评估这些歌词对不同人的影响程度,结果被试者普遍认为这些歌词对自己没啥影响,但会对同一所学校的其他同学产生较大影响,而对那些与他们年纪相仿的纽约或洛杉矶的年轻人们影响就更大了。也就是说他们觉得自己并不容易被说唱音乐中的暴力或厌女元素影响,但别人却很有可能因为听了几首歌而变得暴力或者厌女,当然,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WechatIMG40.jpeg

“第3人效应”其实揭示了一种普遍的认知偏差,而这一认知偏差很容易导向一些特定的社会行为。影响“第3人效应”强弱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有实验发现,如果一个人接触的是自己不喜欢的信息,特别是那些含有暴力、仇恨、色情、谣言等元素的负面信息,那么在他身上就更容易产生第3人效应。举个例子,大家看见网络上各种神药广告或者养生谣言的时候,是不是一边觉得自己肯定不会中招,一边又特别担心身边的亲朋好友受骗,这就是认为自己比他人理性的典型表现。相比之下,正面信息的第3人效应就普遍较弱,比如像吸烟有害健康这样的标语,我们一般就不会觉得别人看到了之后都会深受教育,立马戒烟。

WechatIMG42.jpeg

另外,信息质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更容易被论据充分的高质量信息影响,而别人更容易被捕风捉影的低质量信息影响。除此之外,人们还会觉得与自己社交距离越远的人越容易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比如在1997年的那项实验中,被试者们就普遍认为相比于自己的校友,那些大城市的年轻人会更容易受到说唱音乐的不良影响,或许这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所在的社交圈子更优质吧。另外个体在媒介信息中的参与度也会影响第3人效应的强弱,也就是说如果媒体传播的信息与你本人有关,那在你身上就更可能产生第3人效应。

WechatIMG43.jpeg

比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当时的中东地区,亲以色列派认为媒体对中东的新闻报道会让中立读者变成亲阿拉伯派,而亲阿拉伯派则认为媒体对中东的新闻报道会让中立读者变成亲以色列派,换句话说,他们都觉得这些新闻报道是在黑自家。说了这么多,到底为什么会产生第3人效应呢?有一种解释认为第3人效应的产生跟乐观偏见有关,也就是说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未来估计的比实际情况更好,所以在面对大众传媒所展现的海量信息时,我们就会觉得自己被煽动或者被骗的可能性很小,而别人就未必了。了解第3人效应的存在,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的影响,至少我们可以明白别人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缺乏判断力,时时刻刻担心别人受到不良影响,大概率只是杞人忧天罢了。

WechatIMG41.jpeg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