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流性食管炎不容小觑,一定要及时治疗!时间:2021-08-25 普通人的睡眠姿势和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睡眠姿势不同,那么患者的睡姿为什么如此不同呢?反流性食管炎是什么?经常加班、饮食不规律的现代白领在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的嘴巴开始泛酸,胃部有灼热感,因为在他们体内半消化的食物和胃酸正顺着食道向上逆行,涌上胸口,甚至进入口腔,导致胃食管糜烂,这就是反流性食管炎。这些逆流而上的胃酸让他们无法安眠,如此身体状况和工作效率同时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据估计,上海地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人数超过150万,而在有上消化道正常的人群中,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比例高达17.8%,那好端端的胃酸为什么会逆流而上呢?在我们正常吃饭的时候,食物会略过喉咙滑入食管,然后在肌肉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到达食管下段,刺激食管壁。 此时,食管下扩约肌随之舒张让食物进入胃中,关键就在这儿,食管下括约肌相当于消化系统的守门员,它的作用就是阻止胃酸和食物反流进食管,胃内压过高或者食管下溃疡性松弛是胃酸反流的主要原因。过度肥胖,暴饮暴食,长期咳嗽或者是怀孕等情况,就有可能会增加胃内压导致反流,酒精或激素类药物则可能导致食管下扩约肌松弛引起反流。随着微酸的逆行,食管内的pH值迅速降低,食道黏膜受到腐蚀,受损、发炎,患者会感受到一股热流涌入胸口,并且经历火烧心般的灼热感,反胃,以及胸痛等症状。反流行食管炎不致命,却会让患者饱受折磨,因为常反酸、烧心、胃酸反流导致夜不能寐这些情况,患者只能常常反复去医院就医,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通过特别的睡姿来抬高身体。 如此,胃酸反流和睡眠障碍相互恶化,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可怕的是,如果受损的食管黏膜长期不愈合,反流性食管炎还可能发展成食管癌的癌前病变——巴雷特食管,此时有2%~5%的患者有发生食管癌的风险。20世纪70年代,第1代抗酸药物H2受体拮抗剂上市,帮忙减少患者的胃酸分泌,但问题是在服用一段时间后,部分患者会产生耐药反应,导致疗效不佳。20世纪80年代,质子泵抑制剂也就是PPI出现了。顾名思义,PPI能够通过血液进入胃壁细胞的分泌小管,抑制处于激活状态的氢钾ATP酶,减少胃酸分泌,他已经成为目前的主流药物。问题是PPI需要先在人体内的酸性环境中激活才能发挥作用,但PPI的血浆半衰期短,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不能长期抑制胃酸。 所以目前PPI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患者需要连续服用4~5天才能达到最佳的预算效果。即便如此,反流仍然时常复发,夜间反酸等症状也会频繁发生。针对这些问题,日本科研人员研发了一款新型的钾离子竞争性酸组织剂,简称P-CAB,在2014年获批上市。P-CAB的优势在于他的血浆半衰期长,不需要对酸激活,而且具有酸稳定性,能更长时间的聚集,并且保持在分泌血管中,随时阻断先出现的质子泵,长期抑制胃酸。根据国际上上市的P-CAB的研究数据显示,P-CAB不需要被酸激活,起效快,从首次服药开始就能产生强效的抑酸作用。P-CAB血浆半衰期长,而且具有相对稳定性,可以持久抑酸,他的抑酸效果可以长达24小时,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的夜间反酸症状。另外,服用也更方便,不受餐食影响,目前国际上上市的P-CAB只要一天吃一次就行。在P-CAB的帮助下,这些被逆流而上的胃酸所折磨的人,此刻症状有所缓解,能睡个好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