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究竟谁才是霸占着碳排放的小人一目了然!时间:2021-10-26 最近我们国家做了一件大事,开启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碳市场,很多人乍一看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咋回事,也不明白这跟自己有啥关系,但其实这是关乎咱们国运的一件大事。这事简单来说就是把碳排放的权利当成商品在市场上买卖,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各个企业都有一个排放的限额,一旦超过就必须去市场上花钱买额度。实际操作是政府先确定减排的总量,然后把它分配给企业,比如说一家企业一年的碳排放额度是1000吨,但它因为改进了减排措施,最后只排900吨,那这省下来的100吨额度就可以放到碳市场上卖给那些配额不够用的企业,这样总的排放量就还控制在限额之内。现在开放这个碳交易市场是为了尽快实现咱们国家去年做出“2030年前到达碳达峰,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合”的郑重承诺。“碳达峰”意思是到了某个时间点碳排放量达到最高,往后就只会一路减少,说白了就是一个向下的拐点。 而“碳中和”的意思是说用植树造林等方式碳排放给吸收掉,当排出和吸收相抵时就相当于实现了0排放,做出并努力完成这个承诺,体现了咱们国家的决心和担当。而这个承诺的背后我们不知道承受了多少明枪暗箭,把碳排放当成商品交易是联合国在一份叫《京都议定书》的环保协议上定的,但具体咋划分额度又是个难题,毕竟各国国情都不一样。为了讨论这个问题,在09年时192个国家一起开了个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当时这会被渲染得很厉害,甚至被称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但这个会对我们来说是相当不友好。飞速发展的中国在当时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所以就成了最大攻击目标。按当时的几个减排方案,给中国的碳排放额度最晚也只能支撑到2026年,之后想要再排就得另外花大价钱买额度了。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说既然你是最大的排放国,那当然就要多减排,少排一些让环境变好,对自己也好。 但问题是要让国家发展就要工业生产建设,生产建设过程必然就会有碳排放,所以这个碳排放权其实就是国家的发展权。那些西方发达国家比我们早几十上百年就完成了工业化,很多基础设施的生产建设早就搞定了,高耗能的产业也基本都被淘汰转移。他们历史上排放的那么多碳就不追究了,可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起步更晚,为了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还得加大力度搞建设,搞发展,所以减排难度比他们要高好几个档次。而且要减排也得讲讲基本法,按当时的方案,发达国家还能拿到的人均碳排放量是发展中国家的两倍,这就相当于少数几个人插队挤上了车,然后他一人霸占两个位置躺着,有位子也不给后面上来的人云,公平两个字被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这样的方案实际上就是在阉割我们的发展权,咱们当然不能接受,于是据理力争,可当年国外主流媒体却因此抹黑说我们不负责,而国内甚至还有一些带路党、跟风黑等等。不同意他们的方案并不代表中国就不减排了,咋们一直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干实事,不断发展绿色能源,快速升级产业,大规模植树造林,正是有这些年的实干,才有大家身边以肉眼可见速度改善的环境,才有了咋们自己做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承诺。要知道那些吃了先发红利的西方发达国家承诺从上世纪90年代左右到达碳达峰,到2050年实习0排放都要用半个多世纪,而咋们却只要30年左右,比他们快将近一倍,所以谁是真正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谁又是上了车只想把车门焊死的小人一目了然。
|